來點“冷”知識,看看“冬奧冰”的進化史
延伸閱讀
1924年,第一屆冬奧會在法國小鎮(zhèn)夏蒙尼舉辦。
位于勃朗峰腳下的夏蒙尼平均海拔1050米,是全歐洲有名的滑雪勝地,也是當(dāng)時法國唯一一個可以坐火車直接抵達(dá)的滑雪小鎮(zhèn)。
為了迎接冬奧盛事,東道主夏蒙尼新建了一個冰場,供滑冰和冰球比賽使用,其他項目在原有的自然場地進行。
然而,天公不作美。冬奧會舉辦前一個月,一場“當(dāng)?shù)鼐用裼猩詠韽奈匆娺^的大雪”讓滑冰場積雪厚達(dá)一米多。組委會不得不組織人馬來清理冰面上的積雪。在工作即將完成時,氣溫又突然回升,連續(xù)多天的降雨把冰場澆成了湖面。幸好,最終冷空氣抵達(dá),挽救了整個大會。
從此,如何用“智慧”保障賽場這片“冰天雪地”成為冬奧會主辦城市思慮的首要問題。
1960年,第八屆冬奧會在美國斯闊谷召開。這屆冬奧會首次使用人工造冰技術(shù)來保障冬奧會用冰,由一個冷凍廠為滑冰館提供比賽用冰并進行冰面維護,人們開始擺脫對自然冰的依賴。
時間轉(zhuǎn)瞬來到1988年。舉辦第十五屆冬奧會的加拿大城市卡爾加里,熱鬧非凡。這屆冬奧會堪稱科技造冰的典范——建造了世界上首個有400米速滑跑道的全封閉滑冰場,將所有滑冰比賽安排在室內(nèi)進行。
這個全封閉滑冰場位于卡爾加里大學(xué)校園內(nèi)。它是一座有著銀白色屋頂?shù)膱A形建筑,可進行自然采光。在一個采訪視頻中,這座滑冰場的管理者,也是冰面建造師之一的資深制冰師馬克·麥瑟說,制冰師采用多臺機器觀測溫度、濕度等環(huán)境因素對冰的影響,從而打造出那時“最快的冰”。
許多世界紀(jì)錄留在了這座滑冰場的冰面上。從此,“最快的冰”成為冬奧會制冰的追求目標(biāo)。
2002年,美國鹽湖城冬奧會的滑冰場令不少參賽運動員贊不絕口。由于得天獨厚的條件,這座高原冰場幫助運動員創(chuàng)下諸多佳績,有9項速度滑冰冬奧紀(jì)錄被打破。2019年,國際滑聯(lián)世界杯速滑總決賽期間,運動員也在這里刷新了6項世界紀(jì)錄。
2022年北京冬奧會也瞄準(zhǔn)了“最快的冰”。在申辦冬奧會成功后,中國就開始了制冰“黑科技”的準(zhǔn)備過程,不僅邀請馬克·麥瑟加盟打造“最快的冰”,更是采用了二氧化碳制冰技術(shù),開創(chuàng)了“最環(huán)保的冰”。
。ㄙY料來源:北京日報、新華社、央視網(wǎng)、中國檔案等)
(責(zé)任編輯:歐云海)